弟兄姐妹,主内平安!
今天是《基督生平》第1118讲,我们先来作祷告,求神赐福、使用以下的时间:(略)
【太26:47-50】说话之间,那十二个门徒里的犹大来了,并有许多人带着刀棒,从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那里与他同来。那卖耶稣的给了他们一个暗号,说:“我与谁亲嘴,谁就是他。你们可以拿住他。”犹大随即到耶稣跟前说:“请拉比安。”就与他亲嘴。耶稣对他说:“朋友,你来要做的事,就做吧!”于是那些人上前,下手拿住耶稣。
我们继续分享:客西马尼园中的人子。在上一讲中,我们分享了主耶稣被捕时说的一句话:“朋友,你来要做的事,就做吧!”
犹大卖主,主还称呼他作“朋友”吗?没有忿忿不平,没有怒发冲冠,安静地接受所临到自己的一切事。
当一个人的生命高超到一个地步,就像那在空中翱翔的雄鹰,地震来了,他不怕,因为他的家在天上;海啸来了,他也不怕,因为他不受地的影响。战争、饥荒、瘟疫,疾病,这些都可以来,因为触动不了他的心。
记住:鹰飞得越高越安全,鱼潜得越深越平安。环境来了,逼着我们往高处去,难处来了,催着我们往深处扎根。
犹大要卖主,主却说:“你来要做的事就做吧!”主并没有阻止犹大的背叛,因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。神尊重每个人的选择,哪怕犹大也不例外!
有些人,主观意识很强,神说一次,他不听;神说两次,他不在乎。最后,神就对他说这句话:“你来要做的事就做吧!”这是一种任凭,神的任凭。
凡落在“神的任凭”里的人,必定大祸临头了!你想,当一个医生对患者说:“你想吃什么就吃,想喝什么就喝,想玩什么就玩”的时候,那患者一定是吓坏了:“难道我的日子到头了吗?”
同样,当神对一个人说“你来要做的事就做吧!”,这人就该嚎啕大哭了!
犹大要卖主,成功了吗?成功了!
犹大要发财,得着了吗?得着了!
但结果如何呢?就是落在永远的灭亡里面!
不要为作恶的心怀不平,也不要向那行不义的生出嫉妒。大卫说:“你当默然倚靠耶和华,耐性等候他。不要因那道路通达的和那恶谋成就的心怀不平。当止住怒气,离弃忿怒;不要心怀不平,以致作恶。因为作恶的必被剪除,惟有等候耶和华的必承受地土。还有片时,恶人要归于无有。你就是细察他的住处,也要归于无有。”(参诗37:7-10)。
弟兄姊妹,请注意一件事,不一定顺利的环境就是神所给的,基督徒不是跟从命运,而是跟从神的旨意。顺境不一定是神所赐,逆境也不一定不是神所给。
许多时候,顺利的环境很可能是魔鬼的网罗和陷阱,务要小心。往往当人要遵行神旨意的时候,魔鬼就会兴起风浪。但是,无论环境多么恶劣,一个顺服主的人,仍然会勇往直前。
记住:有些事神没有拦阻你,并非是你作对了,乃是你一意孤行!
(七)彼得拔刀
【太26:51-54】有跟随耶稣的一个人,伸手拔出刀来,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,削掉了他一个耳朵。耶稣对他说:“收刀入鞘吧!凡动刀的,必死在刀下。你想,我不能求我父现在为我差遣十二营多天使来吗?若是这样,经上所说事情必须如此的话,怎么应验呢?”
这拔出刀来将大祭司的仆人削掉了耳朵的人,是谁呢?圣经只说是“跟随耶稣的一个人”,并没有指名道姓。但在约翰福音18:10却解释出来,是西门彼得,并且记载了这名被削掉耳朵的人,名叫马勒古。
彼得此举,似乎动机可嘉,因为完全是出于爱主之心。他见耶稣被人捉拿,情急之下,就拔出刀来,要保护他所敬爱的主免遭伤害。
但主并没有称赞彼得的举动,反而是责备了他,说:“收刀入鞘吧!凡动刀的,必死在刀下。”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:
第一,这是匹夫之勇。主曾教导门徒“当爱你的仇敌”,他怎么会为了自己的安危而放任门徒动刀伤人呢?再者,武力绝不能彻底解决问题,真理也绝不需刀棒来维护!
爱主,是好的,但不能动血气!越是爱主的人,越见不得主受委屈、被苦待,所以就容易动血气来维护主。
其实,这也正显露出了人的小信,好像主已经失败了,没有办法了,我要来“帮助他”。
弟兄姊妹,主不需要我们以拳头和武力来解决问题。世界的原则是:谁的拳头大,拳头硬,谁就是老大,拳头里面出道理;但灵界的原则却是:神的真理胜过一切,不用拳头,乃用膝盖——跪下,在祷告中得胜仇敌,用神的箭对付敌人。
侍奉,需要“感动”,不需要“冲动”!
“收刀入鞘吧”,不要伸出肉体的“手”,拔出血气的“刀”,来试图给对方一点颜色瞧瞧,这样不但于事无补,反而有害于主的福音和教会。因为血气的兵器,顶多只能削掉人的“耳朵”,叫人听不见神的话。
何必舞刀弄棒?让主当家!
何必大动干戈?看主怎么行!
要拔刀,就拔真理的刀,用神的话得胜仇敌,才是我们的荣耀所在。没有神话语的装备,我们就如同没有兵器的士兵,没有渔网的渔夫,没有亮光的灯塔,没有手术刀的医生,没有种子的农夫!
站稳脚跟,理直气壮地信靠上帝的话语,上帝允许一些事情发生,是为了熬炼你的性情。不要拔刀,要用神的话武装生命,无论仇敌说什么,做什么,记住耶稣这句话:“你想,我不能求我父现在为我差遣十二营多天使来吗?若是这样,经上所说事情必须如此的话,怎么应验呢?”
原来,这一切的事发生,都是为了要验证经上的话!
彼得有良善的动机,想要保护主,但他的行动却错了。这也提醒我们:即使是为着一个很好的目的,也不能使用错误的手段,否则,必不能得着主的称许。任何属灵的动机和目标,决不能用天然的能力来促成。
今天我就和弟兄姊妹分享到这里,愿天父的慈爱,我主耶稣基督的恩惠,圣灵的交通、感动、引导和劝勉常与弟兄姊妹同在,从现在直到永永远远,阿们!
评论·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