弟兄姐妹,主内平安!
今天是《基督生平》第1108讲,我们先来作祷告,求神赐福、使用以下的时间:(略)
我们继续分享:客西马尼园中的人子。在上一讲中,我们分享了:(一)“客西马尼园”,一个榨油之处。
【太26:36-38】耶稣同门徒来到一个地方,名叫客西马尼,就对他们说:“你们坐在这里,等我到那边去祷告。”于是带着彼得和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同去,就忧愁起来,极其难过,便对他们说:“我心里甚是忧伤,几乎要死;你们在这里等候,和我一同警醒。”
马太庄严而形象地刻画了耶稣在受死前夕,去客西马尼园最后一次向神祷告并预备自己的形象。我们可以读出面对死亡的耶稣属人的痛苦、忧愁和矛盾。
耶稣在客西马尼园里的祷告,象征他在那里独自被压榨,受煎熬,流出油来,滋润、医治罪人的心灵。
耶稣也极其忧愁,甚至马可说他“惊恐起来”(参可14:33),路加说他“极其伤痛”(参路22:44),希伯来书说他“大声哀哭”(参来5:7)。我们不要以为耶稣惧怕死亡,所以在园中有悲愤的情绪。他不怕死,从受苦的那一刻开始,他就一直以勇气和平静来面对。
主耶稣很清楚他拯救世人的使命,他身为代罪的羔羊,必须要承担罪人的罪担。在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压力之下,耶稣那种极其难过和甚是忧伤的心灵感受,只能说是一种人性的流露。
作为人子,他感受到罪担的恐怖,他圣洁的灵就抗拒;但作为神子,他知道这是他在世的使命,所以,他就顺服。这一幕清晰地反映了他人性和神性的奥秘。
若无客西马尼的经历,我们就不知道主在受难前夕竟如此忧伤,甚至要死!
不要让任何事物转移你对耶稣基督的注意力,神在耶稣的眼泪里,摸着了他独生子的心,你在耶稣的眼泪里看到了什么?
很多时候,我们所专注的不是神,而是他的赐福。一位古圣徒说的好:“我们要学会向神的赐福死去”。他的意思是:要丢弃那种功利主义的信仰,那种高举神的恩典,超过高举主的信仰,是一种不健康的信仰。若不把目光定睛在主身上,恩典,会成为我们的偶像。
愿主的泪水成为我们的泪水,愿主的死成为我们的死,愿主的顺服成为我们的顺服。客西马尼,主受苦的地方,人性与神的旨意“摔跤”的地方。
无论你受过多少伤,承受了多少痛,都不要把自己弄成凄凄惨惨的样子。作为主的门徒,要像大树一样,砍了还能生长,要像小草一样,被人践踏,仍生机勃勃。
让压力变成我们的动力,因我们知道,我们终极的盼望并不在这世界,而在那世界。而无论在这世界,或在那世界,基督都是我们的主。
(二)“园内”与“园外”
按经文的描述,主耶稣是带着彼得、雅各、约翰上前去祷告的。他们亲自见证了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痛苦经历。
那么,我们不禁要问,除了犹大之外的那八个门徒在哪里?
36节说,主耶稣来到客西马尼,就对他们说:“你们坐在这里,等我到那边去祷告。”于是带着彼得和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同去。
这说明,那八个门徒是在靠近客西马尼园入口的地方,进入园内的只有三个门徒:彼得、雅各和约翰。
但他们进入园内后,马太福音说,“耶稣稍往前走,俯伏在地祷告”(参太26:39);路加福音说,“(耶稣)离开他们约有扔一块石头那么远,跪下祷告”(参路22:41)。
由此,我们大致可以还原当时的情形:入口处,是八个门徒在等候;园内,主耶稣吩咐三个门徒“与他一同警醒祷告”后,就独自上前约有扔一块石头那么远,跪下祷告。
主耶稣为什么不让其他的八个门徒一同进来呢?难道主待人有偏颇,处事有不公吗?
当然不是!虽然他们同为门徒,但主给每个人预备的功课是不一样的。主既然不让他们进入,就说明这“客西马尼园”的经历,是只为彼得、雅各、约翰所预备的。
也有可能是因为这三个门徒曾宣布过决心与主共患难(参太20:22,26:35),所以,主就召他们前往,与他一同作受难前的准备。
有些人的功课是在“门口”,有些人的功课是在“园内”;“门口”的工人,不要觉得主人有偏有向,守好自己的位置就是了;
进入“园内”的,也不要觉得高人一等,若不谨慎自守、警醒祷告,照样会被主人责备(如同这三个门徒一样,虽然进入园内,却在打盹沉睡,参40节、43节)。
综合四福音书,主耶稣有三次把彼得、雅各、约翰从门徒中分别出来,单独进行一些“特殊训练”:一次是登山变像时(参太17:1);一次是复活睚鲁的女儿时(参可5:37);一次是在客西马尼园时。
回想以往,当这三个门徒随耶稣上高山,并得见耶稣改变形像时,是何等荣耀与兴奋,他们看见耶稣脸面明亮如日头,衣裳洁白如光。那时,耶稣在他们眼中是“荣耀的主”;
当他们在睚鲁家里看到睚鲁的女儿从死里复活时,是何等地惊奇与感叹。那时,耶稣在他们眼中是“生命的主”;
如今,他们在客西马尼园看到了什么呢?忧伤、难过、几乎要死的主,汗珠像大血点一样滴在地上。耶稣的荣耀好像隐藏了,耶稣的能力好像没有了。有的只是苦难、忧愁和死亡!
“荣耀的主”、“生命的主”,也是一位“死亡的主”。你能接受一位大有能力的主,因为他能叫死人复活;你也能接受一位大有荣耀的主,因为他能叫你进天国;但你接受一位看上去如此软弱,如此忧伤、难过,将要死亡的主吗?
在此悲痛哀伤之时,主耶稣十分愿意有门徒陪伴,马太特意加上“和我一同警醒”这几个字来表达主的心情。神的儿子竟然需要三个渔民小子的“精神支持”!
弟兄姊妹,你若不能为主做些什么,就与主站在一起吧!他并不要求你今天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,他只要求你常待在他身边,与他一同面对人生的风雨和艰难。
你愿意陪陪主吗?用你的心回答主!
今天我就和弟兄姊妹分享到这里,愿天父的慈爱,我主耶稣基督的恩惠,圣灵的交通、感动、引导和劝勉常与弟兄姊妹同在,从现在直到永永远远,阿们!
弟兄姐妹,主内平安!
今天是《基督生平》第1108讲,我们先来作祷告,求神赐福、使用以下的时间:(略)
我们继续分享:客西马尼园中的人子。在上一讲中,我们分享了:(一)“客西马尼园”,一个榨油之处。
【太26:36-38】耶稣同门徒来到一个地方,名叫客西马尼,就对他们说:“你们坐在这里,等我到那边去祷告。”于是带着彼得和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同去,就忧愁起来,极其难过,便对他们说:“我心里甚是忧伤,几乎要死;你们在这里等候,和我一同警醒。”
马太庄严而形象地刻画了耶稣在受死前夕,去客西马尼园最后一次向神祷告并预备自己的形象。我们可以读出面对死亡的耶稣属人的痛苦、忧愁和矛盾。
耶稣在客西马尼园里的祷告,象征他在那里独自被压榨,受煎熬,流出油来,滋润、医治罪人的心灵。
耶稣也极其忧愁,甚至马可说他“惊恐起来”(参可14:33),路加说他“极其伤痛”(参路22:44),希伯来书说他“大声哀哭”(参来5:7)。我们不要以为耶稣惧怕死亡,所以在园中有悲愤的情绪。他不怕死,从受苦的那一刻开始,他就一直以勇气和平静来面对。
主耶稣很清楚他拯救世人的使命,他身为代罪的羔羊,必须要承担罪人的罪担。在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压力之下,耶稣那种极其难过和甚是忧伤的心灵感受,只能说是一种人性的流露。
作为人子,他感受到罪担的恐怖,他圣洁的灵就抗拒;但作为神子,他知道这是他在世的使命,所以,他就顺服。这一幕清晰地反映了他人性和神性的奥秘。
若无客西马尼的经历,我们就不知道主在受难前夕竟如此忧伤,甚至要死!
不要让任何事物转移你对耶稣基督的注意力,神在耶稣的眼泪里,摸着了他独生子的心,你在耶稣的眼泪里看到了什么?
很多时候,我们所专注的不是神,而是他的赐福。一位古圣徒说的好:“我们要学会向神的赐福死去”。他的意思是:要丢弃那种功利主义的信仰,那种高举神的恩典,超过高举主的信仰,是一种不健康的信仰。若不把目光定睛在主身上,恩典,会成为我们的偶像。
愿主的泪水成为我们的泪水,愿主的死成为我们的死,愿主的顺服成为我们的顺服。客西马尼,主受苦的地方,人性与神的旨意“摔跤”的地方。
无论你受过多少伤,承受了多少痛,都不要把自己弄成凄凄惨惨的样子。作为主的门徒,要像大树一样,砍了还能生长,要像小草一样,被人践踏,仍生机勃勃。
让压力变成我们的动力,因我们知道,我们终极的盼望并不在这世界,而在那世界。而无论在这世界,或在那世界,基督都是我们的主。
(二)“园内”与“园外”
按经文的描述,主耶稣是带着彼得、雅各、约翰上前去祷告的。他们亲自见证了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痛苦经历。
那么,我们不禁要问,除了犹大之外的那八个门徒在哪里?
36节说,主耶稣来到客西马尼,就对他们说:“你们坐在这里,等我到那边去祷告。”于是带着彼得和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同去。
这说明,那八个门徒是在靠近客西马尼园入口的地方,进入园内的只有三个门徒:彼得、雅各和约翰。
但他们进入园内后,马太福音说,“耶稣稍往前走,俯伏在地祷告”(参太26:39);路加福音说,“(耶稣)离开他们约有扔一块石头那么远,跪下祷告”(参路22:41)。
由此,我们大致可以还原当时的情形:入口处,是八个门徒在等候;园内,主耶稣吩咐三个门徒“与他一同警醒祷告”后,就独自上前约有扔一块石头那么远,跪下祷告。
主耶稣为什么不让其他的八个门徒一同进来呢?难道主待人有偏颇,处事有不公吗?
当然不是!虽然他们同为门徒,但主给每个人预备的功课是不一样的。主既然不让他们进入,就说明这“客西马尼园”的经历,是只为彼得、雅各、约翰所预备的。
也有可能是因为这三个门徒曾宣布过决心与主共患难(参太20:22,26:35),所以,主就召他们前往,与他一同作受难前的准备。
有些人的功课是在“门口”,有些人的功课是在“园内”;“门口”的工人,不要觉得主人有偏有向,守好自己的位置就是了;
进入“园内”的,也不要觉得高人一等,若不谨慎自守、警醒祷告,照样会被主人责备(如同这三个门徒一样,虽然进入园内,却在打盹沉睡,参40节、43节)。
综合四福音书,主耶稣有三次把彼得、雅各、约翰从门徒中分别出来,单独进行一些“特殊训练”:一次是登山变像时(参太17:1);一次是复活睚鲁的女儿时(参可5:37);一次是在客西马尼园时。
回想以往,当这三个门徒随耶稣上高山,并得见耶稣改变形像时,是何等荣耀与兴奋,他们看见耶稣脸面明亮如日头,衣裳洁白如光。那时,耶稣在他们眼中是“荣耀的主”;
当他们在睚鲁家里看到睚鲁的女儿从死里复活时,是何等地惊奇与感叹。那时,耶稣在他们眼中是“生命的主”;
如今,他们在客西马尼园看到了什么呢?忧伤、难过、几乎要死的主,汗珠像大血点一样滴在地上。耶稣的荣耀好像隐藏了,耶稣的能力好像没有了。有的只是苦难、忧愁和死亡!
“荣耀的主”、“生命的主”,也是一位“死亡的主”。你能接受一位大有能力的主,因为他能叫死人复活;你也能接受一位大有荣耀的主,因为他能叫你进天国;但你接受一位看上去如此软弱,如此忧伤、难过,将要死亡的主吗?
在此悲痛哀伤之时,主耶稣十分愿意有门徒陪伴,马太特意加上“和我一同警醒”这几个字来表达主的心情。神的儿子竟然需要三个渔民小子的“精神支持”!
弟兄姊妹,你若不能为主做些什么,就与主站在一起吧!他并不要求你今天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,他只要求你常待在他身边,与他一同面对人生的风雨和艰难。
你愿意陪陪主吗?用你的心回答主!
今天我就和弟兄姊妹分享到这里,愿天父的慈爱,我主耶稣基督的恩惠,圣灵的交通、感动、引导和劝勉常与弟兄姊妹同在,从现在直到永永远远,阿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