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有“天使”在中国



  真有“天使”在中国
  ----四川彭州残疾人关爱中心神奇见证
  雁子
  如果我告诉你,在中国有这样一群人,在一个地方建了一个园子,免费收留残障人士及孤寡老人,你信吗?2019年4月,我专程来到这个神奇的园子——成都市谐福残疾人关爱中心,他们不是国家办的福利院养老院,而是一些民间的爱心人士,一群主内弟兄姐妹凭着信心和感动,建起了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园。他们离开了自己的家乡,自己的工作,自己的事业,从中国的四面八方走到一起来,只为帮助这些素不相识却急需要帮助的人。为什么呢?他们是天使吗?
  大约几年前,我就听说了这个神奇的故事。更巧的是,福利院的创建人金观然弟兄我们在十几年前就认识。金观然是现在关爱中心的理事长。就从他说起吧。
  金弟兄出生在浙江青田,基督徒家庭。第一批改革开放走进了市场经商。作为一个基督徒商人,他深深感到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,成为世上的盐与光,他的家人也非常支持他。1995年,他开始全职服侍于公益慈善事业。1998年6月,洞庭湖、鄱阳湖连降暴雨,是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全流域性大洪水。得知灾情,他带领志愿者募集资金150万元用于抗洪救灾。之后他们这个团队,不断的在全国各地开展救灾慈善工作。直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前,他们已经募集了很多捐献物资,决定继续开拓爱心慈善地域,将这些物资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。团队经过研讨决定,到四川贵州一带扶贫。
  就在2008年5月12号当天,他们从上海,深圳,武汉分头来到成都。刚刚落地成都机场,金观然带着妻子林照云飞机落地还没有下飞机,汶川大地震来了。太巧了,天降神兵。
  他们好不容易聚集到一起之后,立即投入了抗震救灾工作。在蓝天宾馆成立了救援指挥部。很快深圳打来了第1批救灾款,紧接着,金弟兄的弟弟打来了第2批救灾款,团队预备的2大车--120立方物资也运来了。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来了好几百人,联系了当地红十字会,奔向灾区,投入了没日没夜的救灾工作。其中太多感人的故事就不在这里说了。
  据媒体报道,汶川地震造成死亡69227人,受伤374643人,这其中有多少成为残障人士?又有多少孩子成为孤儿?老人成为孤寡……灾后重建和继续援救工作任务繁重而持久。当年的8月26日《华西都市报》发了一篇文章:地震孤残,期盼大爱。列出了一批孤残孩子名单,希望有人认领。结果令人失望。怎么办?金弟兄他们决定留下来,救死扶伤,重建家园。
  他们用自己生产的建筑材料,仅仅120天,就在重灾区彭州建起了近2000平米的简易房。成立了全省第1家民办全免费福利院。起名:和谐新家园。没有着落的孩子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。那些痛苦,无助,绝望,迷茫,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人们终于看到了曙光,有了盼望。
  这就是今天“成都市谐福残疾人关爱中心”的前身。中央电视台人口栏目有专题报道,《60个人一个家》。各路媒体也纷纷前来采访报道。在世人眼中,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。非亲非故,他们为什么呢?“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,世人就因此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”。从此,他们再也没有离开这里。
  10年来,福利院先后收住了500多人次的残障人士、病人和孤寡老人。参与服侍一年以上的志愿者有126位,一年以下的志愿者5500多人次。到今天,固定的志愿者30多位。来自浙江,河南,湖南,湖北,甘肃,安徽,福建,陕西。大部分是夫妻俩带着孩子一同服侍。其中几对是在福利院相知相识结婚的,都有了下一代的小志愿者。他们的工资待遇,每月只有500元补贴。不可思议,500元,连给孩子买奶粉也不够啊。可他们却笑着对我说,够了够了,这里有吃有喝有住,什么都不缺。
  要养活这么多残疾人和志愿者,是一个宏大的工程。他们过起了共产主义的日子,万物公用。他们的理念是“以农养慈,慈农共进”,发展生态农业,吃健康食材,喝健康保健水。自己盖房子,自己种菜,养猪,养鸡……再加上各地爱心人士的捐献,“5饼2鱼”的神迹在这里延伸。
  爱是恒久忍耐,又有恩慈,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,爱只喜欢真理,爱是永不止息……爱,不是用嘴说的,不是用笔写的,爱是用生命行出来的。一个人做一次好事容易,像这样持续十几年,几十年,甚至一生都在为他人无私奉献,完全不考虑自己的人,真的不多。你做得到吗?和他们比,我很亏欠。
  这里的志愿者每个人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。1981年出生的周明虎,原是武汉一大学的行政助理。却带着妻子陈秀情和8个月大的孩子,来到了四川彭州。干过办公室,司机,种菜养猪,护理,陈秀情是行政院长……全家都献给了福利院。
  陈艺,邱秀芬夫妻俩,80后,浙江青田人。大地震时,儿子才6个月,他们把儿子交给姑姑,夫妻俩一起来到了灾区救灾。他们原本有机会出国,但现在一家都定居在彭州福利院了,陈艺负责安全、技术和维修工作,邱秀芬主要负责外联、办公室。
  1979年出生的金永春,地震后和妻子陈苏静一起赶来救灾,之后就再没有回去。房屋地基,电焊,刷墙,养殖,护理,司机……没有他不会做的。妻子陈苏静负责财务。
  王小灵,陈春红夫妻俩也是08年地震后来到灾区,再也没有离开。带着孩子,扎根彭州了。他们说这10年的志愿者生涯,让他们懂得了什么是生命的价值,什么是快乐的生活。
  钟金玲,武汉大学毕业,2016年来到福利院,被深深感动。在这里,遇到了她的爱人朱泉全,朱泉全原来在长沙工作,是一位茶艺师。朱弟兄和父母都在福利院做志愿者。来了就不想再走了。全家都留在了福利院,钟金铃夫妻俩选择了护理事工。“我来不是受人的服侍,乃是服侍人”。
  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叶德金弟兄,原本自己的家具厂办得风生水起,在成都有房有车,孩子上的贵族学校。但当他得知了有这样一个福利院。便抛开一切,举家搬到了彭州,孩子现在只能上镇上的学校。他是不是有点傻啊?用世俗的眼光来看,这里的志愿者都有点傻。这样的家庭有十多个……
  这里有位特殊身份的志愿者,徐小明。他是一个先天性脑瘫患者,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,医学院毕业,毕业后来到福利院。现在负责和他有相同身体障碍人士的教育工作,空余时间写文章。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文学家,还出版了两本个人诗集:《百鸟集》、《复活的生命》。在四川省也是小有名气。
  所有的志愿者都是基督徒。他们为了什么呢?只为了心中那份执着的信仰。他们听到了天上的呼召:“我能差遣谁呢?谁愿意为我去呢?”他们齐声回答:“我在这里,请差遣我。”
  我被这些爱的使者感动得热泪盈眶。用生命陪伴生命,用生命拯救生命,用生命点亮生命,用生命激活生命。这才是最有价值的生命。
  这10年受了多少苦?遇到多少难?受了多少委屈?遭遇多少风浪?就是10天10夜也说不完。而他们说的最多的是感恩。
  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,这些来自异乡的弟兄姐妹,却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认可和高度赞扬。在国家政策法律下,我们应该寻求政府的支持和帮助。要争取获得公众的认可和话语权。他们在这一方面有很多经验,值得我们学习。这也是我这次采访后深刻反思的一个问题。灵巧,温顺,顺服。
  这10年来,金观然理事长获得很多荣誉:被评为四川省红十字系统优秀志愿者,被市文明办评为“彭州好人”。2013年获得“时代楷模”和“第9届爱心中国十大杰出爱心大使”。其事迹还被编入中央党校出版的《慈善中国》丛书,并获得百名爱心人物特别贡献奖称号。连续多年被省市评为“助残先进个人”。他对我说,这不是个人的荣誉,乃是整个团队的荣誉。
  事业发展越做越大,2013年由政府批准,成功注册为成都市谐福残疾人关爱中心。现有占地20亩,投资1700余万元,建筑面积近6000平方米的新家,床位242个,达到养老助残居住的标准,证件齐全,2017年落成入住。被成都市民政局评为4A级社会组织。墙上挂满了省,市,县,村为他们颁发的各种奖牌和锦旗。这真是:新天新地新家园,做光做盐做精兵。就此,一个现代化的福利院耸立在川西平原上,成为四川省乃至全国的金灯台。
  他们还经常去附近的村子送温暖,给孤寡老人送上生活用品。让爱走动,光照四周。成为当地百姓的祝福。什么是光和盐?这就是。
  2018年,彭州市民政局批准他们成立“彭州市和谐新家园养老中心”,专门服务于孤寡老人。他们走的是医养结合的路子,有专业的医生和护士,有康复理疗师。他们正在为打造一个老年人的乐园而不懈奋斗着。
  为了福利院、养老中心能够健康持续发展?,他们继续沿用农商养慈,慈商共进的良性循环模式,发展农业以及多种商业项目。以现代化生态农业和专业技能自养自足。同时也为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渠道。
  他们把残疾人称为“天窗人”,意思是,虽然关上了一扇门,上帝却为他们开了一扇天窗。根据天窗人不同的爱好、特质,他们运用各种资源开发他们的潜能,引导训练,并给天窗人提供发挥自我价值的平台。他们成立了手工室,学画画,学做工艺品,装饰品,用来赠送、义卖,体现自我价值。专门有老师教他们学文化,学电脑,学上网,学英语。天窗人在这里不仅被人照顾,也有机会掌握生存和发展的技能,活得有尊严,有价值。
  一群特殊的人,带着特殊的使命,做成了这个特殊的事工。他们就是活在我们身边的“天使”。
  真有“天使”在中国
  ----四川彭州残疾人关爱中心神奇见证
  雁子
  如果我告诉你,在中国有这样一群人,在一个地方建了一个园子,免费收留残障人士及孤寡老人,你信吗?2019年4月,我专程来到这个神奇的园子——成都市谐福残疾人关爱中心,他们不是国家办的福利院养老院,而是一些民间的爱心人士,一群主内弟兄姐妹凭着信心和感动,建起了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园。他们离开了自己的家乡,自己的工作,自己的事业,从中国的四面八方走到一起来,只为帮助这些素不相识却急需要帮助的人。为什么呢?他们是天使吗?
  大约几年前,我就听说了这个神奇的故事。更巧的是,福利院的创建人金观然弟兄我们在十几年前就认识。金观然是现在关爱中心的理事长。就从他说起吧。
  金弟兄出生在浙江青田,基督徒家庭。第一批改革开放走进了市场经商。作为一个基督徒商人,他深深感到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,成为世上的盐与光,他的家人也非常支持他。1995年,他开始全职服侍于公益慈善事业。1998年6月,洞庭湖、鄱阳湖连降暴雨,是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全流域性大洪水。得知灾情,他带领志愿者募集资金150万元用于抗洪救灾。之后他们这个团队,不断的在全国各地开展救灾慈善工作。直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前,他们已经募集了很多捐献物资,决定继续开拓爱心慈善地域,将这些物资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。团队经过研讨决定,到四川贵州一带扶贫。
  就在2008年5月12号当天,他们从上海,深圳,武汉分头来到成都。刚刚落地成都机场,金观然带着妻子林照云飞机落地还没有下飞机,汶川大地震来了。太巧了,天降神兵。
  他们好不容易聚集到一起之后,立即投入了抗震救灾工作。在蓝天宾馆成立了救援指挥部。很快深圳打来了第1批救灾款,紧接着,金弟兄的弟弟打来了第2批救灾款,团队预备的2大车--120立方物资也运来了。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来了好几百人,联系了当地红十字会,奔向灾区,投入了没日没夜的救灾工作。其中太多感人的故事就不在这里说了。
  据媒体报道,汶川地震造成死亡69227人,受伤374643人,这其中有多少成为残障人士?又有多少孩子成为孤儿?老人成为孤寡……灾后重建和继续援救工作任务繁重而持久。当年的8月26日《华西都市报》发了一篇文章:地震孤残,期盼大爱。列出了一批孤残孩子名单,希望有人认领。结果令人失望。怎么办?金弟兄他们决定留下来,救死扶伤,重建家园。
  他们用自己生产的建筑材料,仅仅120天,就在重灾区彭州建起了近2000平米的简易房。成立了全省第1家民办全免费福利院。起名:和谐新家园。没有着落的孩子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。那些痛苦,无助,绝望,迷茫,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人们终于看到了曙光,有了盼望。
  这就是今天“成都市谐福残疾人关爱中心”的前身。中央电视台人口栏目有专题报道,《60个人一个家》。各路媒体也纷纷前来采访报道。在世人眼中,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。非亲非故,他们为什么呢?“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,世人就因此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”。从此,他们再也没有离开这里。
  10年来,福利院先后收住了500多人次的残障人士、病人和孤寡老人。参与服侍一年以上的志愿者有126位,一年以下的志愿者5500多人次。到今天,固定的志愿者30多位。来自浙江,河南,湖南,湖北,甘肃,安徽,福建,陕西。大部分是夫妻俩带着孩子一同服侍。其中几对是在福利院相知相识结婚的,都有了下一代的小志愿者。他们的工资待遇,每月只有500元补贴。不可思议,500元,连给孩子买奶粉也不够啊。可他们却笑着对我说,够了够了,这里有吃有喝有住,什么都不缺。
  要养活这么多残疾人和志愿者,是一个宏大的工程。他们过起了共产主义的日子,万物公用。他们的理念是“以农养慈,慈农共进”,发展生态农业,吃健康食材,喝健康保健水。自己盖房子,自己种菜,养猪,养鸡……再加上各地爱心人士的捐献,“5饼2鱼”的神迹在这里延伸。
  爱是恒久忍耐,又有恩慈,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,爱只喜欢真理,爱是永不止息……爱,不是用嘴说的,不是用笔写的,爱是用生命行出来的。一个人做一次好事容易,像这样持续十几年,几十年,甚至一生都在为他人无私奉献,完全不考虑自己的人,真的不多。你做得到吗?和他们比,我很亏欠。
  这里的志愿者每个人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。1981年出生的周明虎,原是武汉一大学的行政助理。却带着妻子陈秀情和8个月大的孩子,来到了四川彭州。干过办公室,司机,种菜养猪,护理,陈秀情是行政院长……全家都献给了福利院。
  陈艺,邱秀芬夫妻俩,80后,浙江青田人。大地震时,儿子才6个月,他们把儿子交给姑姑,夫妻俩一起来到了灾区救灾。他们原本有机会出国,但现在一家都定居在彭州福利院了,陈艺负责安全、技术和维修工作,邱秀芬主要负责外联、办公室。
  1979年出生的金永春,地震后和妻子陈苏静一起赶来救灾,之后就再没有回去。房屋地基,电焊,刷墙,养殖,护理,司机……没有他不会做的。妻子陈苏静负责财务。
  王小灵,陈春红夫妻俩也是08年地震后来到灾区,再也没有离开。带着孩子,扎根彭州了。他们说这10年的志愿者生涯,让他们懂得了什么是生命的价值,什么是快乐的生活。
  钟金玲,武汉大学毕业,2016年来到福利院,被深深感动。在这里,遇到了她的爱人朱泉全,朱泉全原来在长沙工作,是一位茶艺师。朱弟兄和父母都在福利院做志愿者。来了就不想再走了。全家都留在了福利院,钟金铃夫妻俩选择了护理事工。“我来不是受人的服侍,乃是服侍人”。
  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叶德金弟兄,原本自己的家具厂办得风生水起,在成都有房有车,孩子上的贵族学校。但当他得知了有这样一个福利院。便抛开一切,举家搬到了彭州,孩子现在只能上镇上的学校。他是不是有点傻啊?用世俗的眼光来看,这里的志愿者都有点傻。这样的家庭有十多个……
  这里有位特殊身份的志愿者,徐小明。他是一个先天性脑瘫患者,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,医学院毕业,毕业后来到福利院。现在负责和他有相同身体障碍人士的教育工作,空余时间写文章。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文学家,还出版了两本个人诗集:《百鸟集》、《复活的生命》。在四川省也是小有名气。
  所有的志愿者都是基督徒。他们为了什么呢?只为了心中那份执着的信仰。他们听到了天上的呼召:“我能差遣谁呢?谁愿意为我去呢?”他们齐声回答:“我在这里,请差遣我。”
  我被这些爱的使者感动得热泪盈眶。用生命陪伴生命,用生命拯救生命,用生命点亮生命,用生命激活生命。这才是最有价值的生命。
  这10年受了多少苦?遇到多少难?受了多少委屈?遭遇多少风浪?就是10天10夜也说不完。而他们说的最多的是感恩。
  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,这些来自异乡的弟兄姐妹,却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认可和高度赞扬。在国家政策法律下,我们应该寻求政府的支持和帮助。要争取获得公众的认可和话语权。他们在这一方面有很多经验,值得我们学习。这也是我这次采访后深刻反思的一个问题。灵巧,温顺,顺服。
  这10年来,金观然理事长获得很多荣誉:被评为四川省红十字系统优秀志愿者,被市文明办评为“彭州好人”。2013年获得“时代楷模”和“第9届爱心中国十大杰出爱心大使”。其事迹还被编入中央党校出版的《慈善中国》丛书,并获得百名爱心人物特别贡献奖称号。连续多年被省市评为“助残先进个人”。他对我说,这不是个人的荣誉,乃是整个团队的荣誉。
  事业发展越做越大,2013年由政府批准,成功注册为成都市谐福残疾人关爱中心。现有占地20亩,投资1700余万元,建筑面积近6000平方米的新家,床位242个,达到养老助残居住的标准,证件齐全,2017年落成入住。被成都市民政局评为4A级社会组织。墙上挂满了省,市,县,村为他们颁发的各种奖牌和锦旗。这真是:新天新地新家园,做光做盐做精兵。就此,一个现代化的福利院耸立在川西平原上,成为四川省乃至全国的金灯台。
  他们还经常去附近的村子送温暖,给孤寡老人送上生活用品。让爱走动,光照四周。成为当地百姓的祝福。什么是光和盐?这就是。
  2018年,彭州市民政局批准他们成立“彭州市和谐新家园养老中心”,专门服务于孤寡老人。他们走的是医养结合的路子,有专业的医生和护士,有康复理疗师。他们正在为打造一个老年人的乐园而不懈奋斗着。
  为了福利院、养老中心能够健康持续发展?,他们继续沿用农商养慈,慈商共进的良性循环模式,发展农业以及多种商业项目。以现代化生态农业和专业技能自养自足。同时也为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渠道。
  他们把残疾人称为“天窗人”,意思是,虽然关上了一扇门,上帝却为他们开了一扇天窗。根据天窗人不同的爱好、特质,他们运用各种资源开发他们的潜能,引导训练,并给天窗人提供发挥自我价值的平台。他们成立了手工室,学画画,学做工艺品,装饰品,用来赠送、义卖,体现自我价值。专门有老师教他们学文化,学电脑,学上网,学英语。天窗人在这里不仅被人照顾,也有机会掌握生存和发展的技能,活得有尊严,有价值。
  一群特殊的人,带着特殊的使命,做成了这个特殊的事工。他们就是活在我们身边的“天使”。

Powered by JYmusic